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2022年最新),人口最稠密的六個人口大國
Top6 越南
按照當前的增長速度,越南將會在近年進入人口過億國家之列。但越南的國土面積也只有約33萬平方千米,所以其人口密度高達約300人/km2。
越南人口稠密與其十分優越的農業發展條件有關。古代越南長期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因此也就很早擁有了種植農作物特別是水稻的先進技術。而越南國內除了西部和北部邊緣的山區之外,東部沿海的平原和紅河、湄公河三角洲平原都十分適合水稻的種植。水稻是單產較高的糧食作物,所以單位面積能夠養活較多的人口數量。再加上越南濕熱的氣候使這里的農作物可以一年成熟多次,也使這里十分適合香蕉、甘蔗等各種熱帶水果的種植,所以越南雖國土狹小卻自古以來都能擁有很高的人口密度。
越南雖然具有優越的農業發展條件,但進入工業時代以來卻長期都是西方國家(主要是法國)的殖民地,其工業化水平一直很低。而在其獨立后又先后經歷與美國、中國等國的沖突,所以越南經濟的真正發展開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越南如今的經濟增長速度較快,尤其以紡織、電子、制鞋等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為主。當前,隨著中國勞動成本的逐漸提升,越南的勞動力成本優勢也日益凸顯,所以正在接受到更多的國際低端產業。因此,在未來較長的時間內,越南經濟依然會充滿活力。但能夠發展到怎樣的高度,這關鍵就要看其未來能否通過科教的發展實現產業轉型,而目前來看越南在這方面依然十分薄弱。
Top5 日本
日本是最被國人所熟知的地狹人稠的國家,國人常以“小日本”指代這個國家,很大程度都是緣于這個國家土地空間的狹小,它的面積約為38萬km2。但另一個方面,日本卻又是世界上人口超過一億的十幾個國家之一,數量為1.25億,絕對算得上一個人口大國。當前日本的人口密度為347人/km2,在主要發達國家中僅次于韓國。
日本列島位于亞洲東部邊緣,屬于溫和濕潤的海洋性季風氣候,十分宜居且其農業生產的水熱條件較好。再加上日本沿海的諸多狹小平原,土地十分肥沃,來自古代東亞大陸的農業技術很早就傳到了這里,并發展起了最初的農業。然而由于日本平原面積狹小,所以在漫長的歷史上日本的總人口規模其實并不算多,基本上都未超過3000萬。日本人口的爆發式增長與日本在明治維新后的工業化基本上是同步的,隨著各種非農產業的發展日本列島才得以養活更多的人口,更隨著戰后日本工業品的行銷全球,使日本列島進一步有了更為強大的經濟實力以養活至今上億的人口。
很顯然,日本高度密集的人口與日本高度發達的工業是密切相關的。因此,日本經濟的未來走勢也就必然會影響到該國未來的人口承載能力。但眾所周知的是,日本如今的經濟已經長期低迷,其引以為傲的汽車、電子等產業如今正在受到韓國、中國等國家強有力的挑戰。而在新能源、互聯網等新的經濟領域日本企業卻又乏善可陳,再加上老齡化嚴重所帶來的諸多問題,所以未來的日本經濟有著很顯著的下行風險。因此,未來日本人口持續下降將會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Top4 菲律賓
菲律賓是和日本類似的地狹人稠的島國,甚至其人口密度還要更高,而其人口增長與日本卻剛好相反,所以未來該國的人口密度還將進一步增大菲律賓于2014年成為世界上第12個人口過億國家,至今人口已達1.1億。但菲律賓的國土面積只有不到30萬平方千米,所以其人口密度高達360人/km2。
菲律賓和越南一樣擁有濕熱的氣候、肥沃的沿海平原,這樣的條件十分適合發展水稻的種植,這是菲律賓人口規模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再加上菲律賓人大部分信仰天主教,而天主教鼓勵生育的宗教觀念又使得該國的人口增長一直高居不下。所以如今的菲律賓人口如此稠密也就不足為奇了。
菲律賓雖然人口規模已日益接近日本,但其經濟發展水平卻遠遠不及日本,當前其人均GDP甚至不及日本的十分之一。之所以形成這樣的局面,是多方面因素影響的結果,包括菲國內長期較為動蕩的政局,包括菲國混亂的治安、腐敗的政治,當然也包括巨大的人口負擔等。所以菲律賓要想實現經濟崛起,顯然是舉步維艱。
Top3 印度
印度作為僅次于中國的第二人口大國,當前人口已經達到13.9億,與中國差距已經微乎其微,再加上其遠高于中國的人口增長,近幾年內幾乎鐵定超過中國。然而另一方面,印度的國土面積卻不及中國的三分之一,僅有298萬km2。所以印度人口密度是中國的三倍多,達到了約460人/km2,堪稱世界大國中人口最稠密的國家。
從農業發展的條件而言,印度能夠養活這么多的人口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印度地處低緯度,作物的熟制多,而且印度地形總體上十分平坦(主要包括肥沃的恒河平原和低緩的德干高原),再加上熱帶季風氣候所帶來的豐沛降水,這里成為了世界最早的農業文明發祥地之一。優越的農業發展條件,使印度自古以來就擁有著龐大的人口數量。另外印度的文化也十分利于人口的增長,由此也就造就了如今印度的龐大人口規模。
雖然龐大的人口規模給印度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經濟負擔,但另一個方面來說印度得益于龐大的人口規模,也使自身成為了一個在地區乃至全世界有較大影響力的國家。而且,由于龐大而低廉的勞動力資源,印度如今也吸收了大量的低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不僅如此,印度政府也十分重視航空航天、核能等高新技術的發展,印度的高等教育發展也有較高水準。特別是近年來蓬勃發展的IT產業,為印度經濟增添了較強的活力。所以,總體上來說印度這個國家確實有很大的潛力。然而,人口多也是一把雙刃劍,糧食問題和極端貧困仍然會是其長期性的難題,再加上種姓制度、民族矛盾等一系列問題的存在,印度將會有怎樣的發展高度,目前還很難說。
Top2 韓國
某種程度上,韓國可以視為一個縮小版的日本——同樣的地狹人稠、同樣的經濟發達。而實際上韓國人口的稠密程度更甚于日本,韓國人口約5200萬,面積略超過10萬平方千米,與中國浙江省的體量十分相近。韓國的人口密度超過500人/km2,是更為名副其實的、地狹人稠的發達工業國。
與日本一樣,韓國的地形也主要為山地,沿海有狹小的平原。氣候方面也屬于溫和濕潤的季風氣候,所以韓國的沿海平原十分適合發展農業。韓國所在的朝鮮半島很早就擁有了來自中國大陸的農耕技術,所以這里得以發展成為人口稠密的早期農業國家。而近代韓國人口大規模增長與韓國經濟“漢江奇跡”的時代大致相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高速增長,韓國國土所具有的人口承載力也有大幅提高。
與日本同樣相似的是,韓國當前的人口增長也已經幾乎停滯,老齡化的趨勢也日益嚴峻。但不同的是,韓國經濟的競爭力卻越來越強,在電子、造船、文化等很多行業已經超過日本,并在去年首次步入人均GDP3萬美元大關,首次正式被廣泛認可為發達國家。韓國在科技方面的進步也十分顯著,在包括半導體、5G網絡、機器人等諸多領域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并誕生了諸如三星、海力士、LG等眾多實力強大的高科技跨國企業。所以可以說,韓國如今的經濟發展水平完全能夠承載如此規模,人口數量。
Top1 孟加拉國
孟加拉國的人口密度僅次于城市國家新加坡,比韓國人口密度的兩倍還多。孟加拉國的面積只有14萬平方公里左右,略小于我國的河南省,但其人口已超過1.6億,密度約為1100人/km2,遠高于以人多而著稱的河南省。
孟加拉國人口如此稠密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這里擁有優越的農業發展條件,該國大多數區域屬于恒河三角洲平原,土壤肥沃、降水豐沛、熱量充足,十分適宜水稻、甘蔗、黃麻等喜濕熱作物的生長;再者,孟加拉國國民大多數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教義嚴禁墮胎,更使孟加拉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長期高居不下。
孟加拉國龐大的人口數量與其狹小的地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即使該國擁有優越的農業生產條件,它依然成為了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其經濟結構依然十分單一,嚴重依賴農業,且農業的機械化、集約化和現代化水平相當低下。該國雖然有少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但整體規模有限,且缺乏技術、資金和人才,難以實現產業進步。所以說,孟加拉國的未來發展仍然會是舉步維艱,仍然需要國際社會更多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