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全球變暖的第二大溫室氣體是什么?
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平均壽命約為一個世紀,而甲烷在大氣中的壽命只有9±2年。甲烷在短期之內是非常強勢的溫室氣體,20年內的暖化效應是二氧化碳的84倍,100年內的暖化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8倍。
甲烷還促進了對流層臭氧的產生,臭氧是一種危害人類健康和生態系統的污染物。甲烷還會通過化學反應導致平流層中產生水蒸氣,從而加劇全球變暖。我們今天感知到的由人為造成的全球暖化效應的1/4歸結于甲烷。
大氣中的甲烷主要來自煤礦開采、石油天然氣生產、垃圾填埋、牲畜、稻田、生物質燃燒等人為源的排放。人為排放占全球甲烷排放的50%—65%。
在過去的三個世紀中,全球甲烷濃度較工業革命前增長了約150%。
據英國《經濟學人》10月13日報道,全球多個國家在即將召開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發起一項全球甲烷承諾,承諾到2030年將甲烷排放量在2020年的基礎上減少30%。
甲烷減排已引起全球高度關注。近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肯定了甲烷減排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的重要性,國際能源署(IEA)認為減少甲烷是實現2050年碳中和的重要因素,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甲烷對氣候變化和人們健康的相關報告。
對于甲烷減排,中國也十分重視。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今年3月強調,“十四五”期間,我們要圍繞甲烷排放控制制定相關行動方案,推動形成控制甲烷排放相關的體系。
目前,已有減少甲烷氣體排放的方案。世界衛生組織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甲烷減排,需各國政府以及各行各業的共同努力。
溫室效應比CO?更甚
甲烷停留在大氣中的時間較短,排放量也比二氧化碳少,但甲烷在大氣層中的溫室效應比CO?要更顯著。
“甲烷是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溫室氣體,尤其在短期內對全球的溫室效應影響更加顯著?!?/p>
今年3月27日,在2021中國甲烷論壇投融資專題研討會暨2021中國甲烷論壇閉幕會上,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作如上表述。
Nature雜志官網指出,甲烷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它對氣候影響巨大。在排放之后的20年時間里,甲烷造成的溫室效應可能性是CO?的86倍。它的分解速度也比二氧化碳快得多,平均壽命約為10年,而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存續時間為數百年,這意味著遏制甲烷排放可以在短期緩解全球氣候變暖。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8月發布最新報告,首次強調了甲烷減排的重要性,自工業化時代以來,甲烷已導致全球升溫高達0.5℃,僅次于CO?,這使得控制甲烷排放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補充。
世界衛生組織告訴新京報記者,近期發布的《COP26關于氣候變化和健康的特別報告》強調迅速減少甲烷等短期氣候污染物的重要性,這樣做將有利于實現健康、環境和經濟目標。
甲烷減排是遏制短期氣候變化最有效的方式
化石燃料、農業和廢棄物的甲烷排放量增加是導致大氣甲烷濃度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但它在大氣層內存續時間短,減少甲烷的排放,是控制短期氣候變化的有效方式。
農業是甲烷的主要來源。聯合國環境署表示,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和城市移民刺激了對動物蛋白的空前需求。畜牧業的排放(來自糞便和胃腸道的排放)大約占人類造成的甲烷排放量的32%。
不過,農業甲烷并不僅僅來自于動物,還有水稻種植。水稻田地阻止了氧氣滲透到土壤中,為甲烷排放創造了理想條件,水稻種植排放的甲烷占人類有關的甲烷排放量的8%。
化石燃料的甲烷排放量也不容忽視。國際能源署稱,2020年,全球化石燃料排放了近1.2億噸甲烷,占人類活動甲烷排放總量的近三分之一。自工業化以來上升的溫度,30%可歸咎于甲烷。
但國際能源署上周公布的《2050年實現碳中和》報告指出,減少石油、天然氣以及燃煤等將大大減少甲烷的產生。政府和能源公司迎來了減少甲烷排放的重大機遇,這為遏制短期氣候變化提供了最有效的方式。
聯合國環境署進一步闡述了甲烷減排的意義。二氧化碳會在大氣中停留數百至數千年,這意味著,即使二氧化碳排放量立即大幅減少,也要到本世紀后期才會對氣候產生影響,但甲烷分解只需要大約十年的時間。因此,現在減少甲烷排放將在短期內應對全球變暖產生的影響,并且對于幫助全球達到《巴黎協定》所定的將升溫控制在1.5℃的目標至關重要。
大幅減少甲烷排放需各國采取更有力的行動
“氣候與清潔空氣聯盟(CCAC)已經制定了甲烷的減排指南,需要各國政府和企業采取行動?!笔澜缧l生組織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說。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僅在農業部門實施三項變革,即減少食物浪費和損失、改善牲畜管理以及采用主要以植物為基礎的健康飲食,就可以在未來幾十年內將甲烷排放量減少65-80百萬噸/年(目前全球人為甲烷排放量約為370百萬噸/年)。
聯合國環境署生態系統部門糧食系統與農業顧問詹姆斯·洛馬克斯表示,世界需要自“重新思考農業種植和畜牧生產方法”開始,包括利用新技術改變以往以蛋白質為基礎的飲食習慣,轉而采用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方式。
科學家們還在研究如何減少農業方面的甲烷排放量,如試驗替代類型的飼料以減少奶牛產生的甲烷,用甲烷來生產沼氣,改良稻田種植技術。通過改進農業種植技術等方式,管理和控制甲烷的排放。
國際能源署認為,可以零成本或低成本地減少化石燃料,尤其是油氣的甲烷排放。從技術的可行性分析,到2030年,有可能將全球石油和天然氣部門的甲烷排放量減少75%。油氣領域甲烷排放量較大,但因為甲烷本質上是天然氣,是油氣行業銷售的產品,所以油氣行業控制甲烷排放的動機很強,而且減排的方法一般都較易實現。
目前,支持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期間啟動全球甲烷減排承諾,已成為全球多個國家的共識。
中國的碳交易市場也會為甲烷減排發揮作用。李高說:“我們希望能夠更好發揮市場機制在推動甲烷減排中的作用,一方面是要減少排放,另一方面也要想辦法怎么更好地利用,達到降低減排成本、取得協同效應的目的?!?/p>
據新華社報道,今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其中提出,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甲烷利用等領域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世界衛生組織進一步指出,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減少甲烷的排放可以發揮作用,例如改用主要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但為了大幅減少甲烷排放,政府、企業需要采取更有力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