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甲烷可能是氣候變化的引爆器?
地球上的大量甲烷以水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海底和兩極寒冷地區的永久凍土層中,我們俗稱可燃冰。這些甲烷被水包裹,在相對低溫的環境中并不會對外釋放,但是一旦地球溫度升高,導致寒冷地區的凍土融化,就會導致甲烷釋放,從而進入大氣層,加劇全球變暖。
大氣中的甲烷含量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劇上升,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和熱帶地區的增長尤為顯著。這一增長率在2014年開始加速,并在2015年后繼續增長。大氣甲烷含量已從2006年的1775ppb增加到2017年的1850ppb。
在北半球,有1/4的陸地地表包含永久凍土,即永久凍結的土壤、水和巖石?,F在,一些永久凍土也開始了解凍過程。那里的溫度已經升至創紀錄的水平,從2007年—2016年,平均上升了0.29℃。
2014年,世界銀行發布的《降低熱度:直面氣候新常態》報告警告說,如果2050年升溫2℃,俄羅斯的甲烷排放量可能會增加20%—30%。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團隊利用可見紅外成像光譜儀對北極約3萬平方公里進行觀測,測出甲烷熱點至少存在200萬個,主要集中在湖泊、溪流等水域附近40米范圍內。
更要命的是,有專家估計,按照目前全球變暖的速度,在2100年前,北極大概有30%—70%的永久凍土層將會融化。
據科學家觀察,在高緯度地區正在上演甲烷釋放的過程,到底有多少甲烷釋放,其產生的最終影響還有待估量。但是很多事情都是先有一個量變的過程,最終達到質變,而當質變來臨時,可能為時已晚。
有科學家曾估算過,地球上的甲烷水合物如果在幾年中有10%釋放到大氣中,那么它對地球輻射的影響就相當于二氧化碳增加了10倍;如果北極5%的永凍層快速融化,氣候反饋和生態平衡就會崩潰。
2008年發表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的一篇文章曾指出,6.35億年前,由于甲烷的釋放,地球迅速升溫,炎熱的氣候取代了冰期。論文第一作者、美國加州大學濱河分校教授馬丁·肯尼迪認為,同樣的事件可能在今天再次發生,而且變化會來得異常迅速——不是在幾千年或幾百萬年里,而是在短短一個世紀中?!斑@是一個重要的憂慮因素,因為也許只要一點點的升溫就能讓禁錮著的甲烷釋放出來?!笨夏岬媳硎?。
盡管肯尼迪等人研究的是幾億年前發生的情況,但是他們看到今天發生的狀況與那時是類似的。在定量評估溫室氣體排放對氣溫變化的貢獻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引用了“輻射強迫”的概念,它指的是某種因子造成的太陽輻射的變化??夏岬弦灿眠@個概念來考察?!叭绻覀儗⒍趸妓椒槐痘蚴欠瓋杀?,會發生什么情況呢?”肯尼迪擔心,二氧化碳增加所造成的全球變暖會讓儲藏在自然界的甲烷在一代人的時間里釋放出來。
美國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的地質學和古生物學教授吉姆·肯尼特同意肯尼迪的看法,認為他的思路是正確的??夏崽厣踔琳J為,如果地球的氣候能夠在短短幾十年里發生巨大的變化,那么甲烷的釋放是唯一可能的引爆器。
甲烷釋放到大氣會有什么危害?
甲烷是一種溫室氣體,它造成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還要大,因此更能加劇全球氣溫的升高,進而引發一系列問題。甲烷在空氣中的含量再大,也不太容易大到能夠著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