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節是每年的幾月幾日?
愚人節,時間是4月1日,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
1957年4月1日,英國BBC電視臺播出了這樣一條消息:多虧剛過去的暖和冬以及面條樹的蟲害得到了有效控制,瑞士南部一戶農家的意大利面喜獲大豐收。
配合著一本正經的播音語言,畫面中一名女子正仔細地將意大利面從樹上摘下來,并把它們放到太陽下曬干。
當時,意大利菜在英國還不常見,許多英國人并不知道意大利面是用小麥粉做的,導致上百通電話打給了電視臺,有的人說消息錯了,有的人則表示疑惑不解,有的人認真詢問這件事情,還進一步咨詢該如何種意大利面條樹。他們似乎都忘了,這一天是愚人節,電視臺也是可以說謊騙人的。
由于這是世界范圍內電視臺第一次因愚人節整人說謊,所以效果非常好,許多人深信不疑。
愚人節,也稱萬愚節、幽默節,時間是每年的4月1日,從19世紀開始在西方興起并流行。截至目前,愚人節并未被任何國家認定為法定節日。但人們會在這一天里以各種方式騙人或捉弄別人,若是對方被成功捉弄,他們往往在最后告訴被捉弄的人“今天是愚人節”,繼而哈哈大笑起來。
需要注意的是,在西方世界中,愚人節這天若是想捉弄別人,只能在中午12點之前,這是約定俗成的。過了中午12點,若還想捉弄別人,別人只會把你當成是傻瓜。
愚人節的由來?
關于愚人節來歷的說法眾多,至今仍然沒有一個權威的解釋。
說法一:
1582年,法國國王查理九世決定采用新改革的紀年法,也就是現在世界通行的公歷,以1月1日作為新一年的開端,改變了法國過去以4月1日作為新年開始的歷法。但一些守舊派人士反對這種改革,他們依然會按照舊的歷法,在4月1日這一天送新年禮物,慶祝新年。那些聰明而又幽默的人,便在4月1日這天給他們送假禮品,還邀請他們參加假的招待會,并把這些上當受騙的守舊派稱為“四月傻瓜”。
久而久之,人們便在4月1日這天互相愚弄,這成為當時法國流行的習俗。大約到了18世紀初,法國愚人節習俗傳到英國,接著,又被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說法二:
據英國歷史學家考證,“愚人節”是15世紀宗教革命之后出現的一個說謊節日。當時,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建立了一個“異端裁判所”,只要不是天主教徒,就會被視為異端,在每年的4月1日這天處以極刑。西班牙的臣民們感到非??植?,于是每天就以說謊取笑為樂,以此來沖淡對西班牙統治者的恐懼。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今天的愚人節。
說法三:
傳說,在13世紀的英國有這樣一個傳統:凡是國王巡視過的道路都會收歸公共所有。當時有一個名叫哥譚鎮的地方,當地的民眾不愿失去他們的主干道,于是就散布謠言,希望能夠阻止國王巡視。于是,國王就派遣消息官前去打探,等消息官到達哥譚鎮之后,發現滿街都是瘋傻之人。國王便放棄了巡視哥譚鎮的計劃。后來,愚人節便用來紀念哥譚鎮民眾的謊言。
說法四:
來源于一個著名的希臘神話傳說:農業女神得墨忒耳,在希臘是個家喻戶曉的神,眾神之王宙斯是她的丈夫。她具有無邊的法力,可以使土壤變得肥沃,讓人們取得豐收;也可以使田園荒蕪,讓土地寸草不生。
她和宙斯生了一個女兒,一個聰慧而又美麗的姑娘,名叫佩爾塞福涅。
有一天,冥王哈迪斯駕車巡視西西里島,恰好被愛與美之神阿佛洛狄忒看到了,同時讓她看到的,還有正在田野里散步的佩爾塞福涅。
阿佛洛狄忒立馬召喚出自己的兒子厄洛斯,對他說:“來,給哈迪斯射上一箭,讓他瘋狂地愛上佩爾塞福涅!”
果然,哈迪斯中箭之后,瘋狂地愛上了佩爾塞福涅。他去找眾神之王宙斯,請求他把女兒嫁到冥府。
宙斯為難地說:“得墨忒耳不會同意的。不過,你要是有本事把佩爾塞福涅搶走,我倒不反對?!?/p>
得到了神王的默許,哈迪斯滿心歡喜。他立刻返回冥府,準備搶親。就這樣,佩爾塞福涅被冥王搶走了。她的母親得墨忒耳在遙遠的地方,聽到了女兒的呼救聲。但當她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時,寶貝女兒已經不見了。那些知道佩爾塞福涅下落的眾神,全都閉口不言,冥王哈迪斯可不是好惹的。有幾個神被問得不耐煩,便胡編亂造,瞎扯一通。得墨忒耳按照他們的謊言,滿世界亂找,結果可想而知。
突然有一天,得墨忒耳無意中抬起頭來,看到了駕著金車在天空中巡行的太陽神。她猛然間想到,太陽神高高在上,天底下發生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逃過他的眼睛。
偉大的太陽神同情得墨忒耳的遭遇,又不害怕冥王的權勢,就把冥王哈迪斯搶親的事情詳細說了一遍,得墨忒耳這才恍然大悟。
得墨忒耳知道自己受了眾神的欺騙和愚弄,感到非常憤怒。她下了一道命令,讓全世界的植物全部凋零,讓全世界的莊稼全部枯死,大地上不允許再出現一絲綠色。
這樣一來,天上地下全都亂了套。宙斯沒辦法,只好讓佩爾塞福涅每年三分之一的時間待在冥府,三分之二的時間返回人世,侍奉她的母親得墨忒耳。
顯然,在這個故事中,得墨忒耳成了一個十足的傻瓜。此后,人們便設立了愚人節,用善意的謊言來告誡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話,以免干出讓人笑話的蠢事來。
盡管不是法定節日,但在愚人節當天,人們還是會把它當成一個節日來過,組織家庭聚會,用水仙花把房間裝飾一新。典型的傳統做法是布置一個假的環境,比如把房間布置得像過圣誕節一樣,待到客人進門時,高喊“圣誕快樂”,讓人覺得特別有趣。
不過,愚人節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互相開玩笑,說謊話來捉弄對方。例如,孩子們會告訴父母說自己的書包破了個洞,或者自己臉上長了顆黑痣,等大人俯身來看時,他們就一邊喊著“四月傻瓜”,一邊笑著跑開了。當然,最常見最實用的玩笑是“你的鞋帶散了”,聽到的人一般都會下意識地低頭看看,可以說是百試不爽,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的次數最多。
愚人節在美國大肆流行的時候,任何美國人都可以炮制駭人聽聞的假消息,而且不用負絲毫的法律責任,政府和司法部門也不會追究。那時候的人們覺得,誰編造的謊言最荒誕離奇,最能騙取別人的信任,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但同時,無限制的大規模說謊,尤其是電視媒體,會給社會帶來不少混亂,因而引起了人們的普遍不滿。隨著時代的發展,節日期間的愚弄欺騙已不再像以前那樣離譜了。
如今,愚人節在中國也流行起來了,學生群體和年輕人尤其喜歡。但相較于西方而言,中國并沒有形成一種較為濃厚的愚人節氛圍,也沒有中午12點以后不能說謊的限制。除了一些自媒體和社交平臺,主流的報紙和電視都沒有一本正經說謊的經歷。不過,對于不少人而言,在重復且枯燥的生活中,有一天容許自己說說謊,捉弄捉弄別人,也算是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些樂趣,這應該就是愚人節的意義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