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是靠什么來認識的?鳥類利用地球磁場來認路嗎?
候鳥是靠什么來認識的?鳥類利用地球磁場來認路嗎?
-
童畫 評論
北極燕鷗是候鳥中遷飛路程最遠的,每年都要從北極飛到南極過冬,行程超過3.6萬公里。像這樣長距離飛行的鳥兒,必須隨時知道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不然就會在飛行途中迷路。鳥兒沒有指南針,也沒有地圖,可是很多候鳥卻年年都能返回舊巢繁殖下一代。
有人在遷徙季節把椋鳥放在圓形鳥籠里,發現當有陽光的時候,椋鳥會對著一個方向不斷地拍翅膀,急著要飛出去。它們要飛出去的方向,和野外椋鳥遷移的方向是相同的。如果是陰天,籠里的椋鳥就沒辦法辨別方向了,這證明白天過飛的鳥類靠太陽辨別方向。人們還發現,夜晚飛行的鳥類是利用天上的星星來辨別方位的。
在天氣不好,看不到太陽和星星的時候,有人用鴿子做實驗,在鴿子身上綁上電池和線圈以產生人工磁場,發現人工磁場會干擾鴿子回家的能力,這證明鳥類能感受到地球的磁場,并且利用磁場來認路。
[我還想知道]
鳥類靠積聚在體內的脂肪補充它們飛行中消耗掉的能量。
盡管鳥類在遷徙中具有非凡的識途能力,但總有一些鳥飛到了并非它們所要去的地方。原因可能是惡劣的天氣,比如大風;也可能由于鳥的脂肪過少,維持不了全程的旅途;還可能是航行錯誤。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