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典故」字盜與毆
1、字盜與毆的意思 “字盜與毆”比喻名同而實異的事物,在現實生活中是??捎鲆姷?;如不細加分辨,就可能造成誤導。 2、字盜與毆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尹文子·大道下》。 3、成語故事 莊里有位老大爺,給大兒子取名叫“盜”,給小兒子取名叫“毆”。一天,“盜”外出,他的父親跟隨在他的后面,追著喊他:“盜!盜!”小吏聽到了,便把“盜”捆起來。 他的父親又想喊“毆”去對小吏講明實情,由于心里著急,一時聲氣…- 681
- 0
-
「成語典故」模棱宰相
1、模棱宰相的意思 “模棱宰相”指遇事含含糊糊、不明確表態的人。 2、模棱宰相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新唐書·蘇味道傳》:“味道練臺閣故事,善占奏,然其為相,特具位,未嘗有所發明,脂韋自營而已。常謂人曰:‘決事不欲明白,誤則有悔,模棱持兩端可也?!适捞柲@馐?,或模棱宰相?!?3、成語故事 唐朝大臣蘇味道,趙州欒城(今河北欒城)人,是一個文學家,在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間中了進士。武則天時期,蘇味…- 618
- 0
-
「成語典故」面皮安放
1、面皮安放的意思 寓言借眉、眼、口、鼻爭位置高下,辛辣地嘲諷了爭權奪利。 2、面皮安放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醉翁談錄》。 3、成語故事 眉毛、眼睛、嘴巴、鼻子四種器官,都有神靈。 一天,嘴巴對鼻子說:“你有什么本事,位置竟然處在我的上方?” 鼻子說:“我能辨別香臭,而后你才可以吃食,因此我的位置處在你的上方?!?鼻子又對眼睛說:“你又有什么本領,位置卻處在我的上方呢?” 眼睛說:“我能觀察美…- 576
- 0
-
「成語典故」酷信風水
1、酷信風水的意思 “酷信風水”用以諷刺那些滿腦子迷信思想的人。 2、酷信風水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笑林》。 3、成語故事 有個人特別迷信風水,動不動就要去問陰陽先生。 一天,這個人在墻根底下坐著,忽然墻壁倒塌,把他壓在底下,他急忙大喊救命。 家人就對他說:“您暫時忍耐一下,等我去問一問陰陽先生,今天能不能動土?”- 593
- 0
-
「成語典故」哭母不哀
1、哭母不哀的意思 “哭母不哀”揭穿了一切偽善者的假面具。 2、哭母不哀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淮南子·說山訓》:“東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3、成語故事 東鄰家的母親去世了,她的兒子哭得一點也不傷心。 西鄰家的兒子看見了,回家告訴他的母親說:“母親,你為什么不早點死呢?我一定哭得非常悲痛!” 凡是盼望母親早點死的人,即使母親死了也不會悲慟的。- 652
- 0
-
「成語典故」枯梧不祥
1、枯梧不祥的意思 這則故事表明為人忠與不忠,主要就看有無私心。 2、枯梧不祥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列子·說符》:“人有枯梧樹者,其鄰父言枯梧之樹不祥,其鄰人遽而伐之?!?3、成語故事 鄰人父固請以為薪。 其人乃不悅曰:“鄰人之父徒欲為薪,而教吾伐之也。與我鄰若此,其險豈可哉!” 有一個人家里有一棵干枯了的梧桐樹,鄰居的老大爺對他說干枯了的梧桐是不吉利的,于是那個人便立刻砍掉了那棵干枯的梧桐樹…- 632
- 0
-
「成語典故」孔子斷糧
1、孔子斷糧的意思 這篇寓言指出,只看表面現象,仍會陷于主觀片面;還需全面了解情況,深入調查研究,才能掌握事物的真實情況。 2、孔子斷糧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呂氏春秋·任數》。 3、成語故事 孔子被困在陳國和蔡國之間的路上,連野菜湯也喝不上,七天沒有吃一粒飯,餓得實在是無計可施,只好白天睡大覺。 顏回出去討米,得到了一點,拿回來煮飯吃??煲笫斓臅r候,孔子看見顏回從鍋里抓起一把米吃掉了??鬃蛹?hellip;- 674
- 0
-
「成語典故」舉扇一揮
1、舉扇一揮的意思 “舉扇一揮”形容傲慢的態度。 2、舉扇一揮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南史·蕭子顯傳》:“(蕭子顯)頗負才氣。及掌選,見九流賓客,不與交言,但舉扇一揮而已?!?3、成語故事 南朝梁國有一個人叫蕭子顯,是朝廷大官。他居官顯赫,又有才氣,因而很傲慢。他負責選擇官吏,接見各種各樣的賓客的時候,他從不與人交談,只是舉起手中的扇子揮一揮而已。- 611
- 0
-
「成語典故」巾笥藏之
1、巾笥藏之的意思 “巾笥藏之”用以說明把珍貴的物品珍藏起來。 2、巾笥藏之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莊子·秋水》:“楚王巾笥而藏之于廟堂之上?!?3、成語故事 有一天,莊子悠然自得地在濮水邊釣魚,正在這時,楚王派使者來到莊子身邊,勸他出來做官。由于莊子痛恨現實,消極無為,要求絕對自由,因此對此很不滿意。他手中拿著釣竿頭也不回地說:“我聽說楚國有個神龜,死了三千多年了,‘楚王巾笥而藏之于廟堂之上’…- 624
- 0
-
「成語典故」疥瘡五德
1、疥瘡五德的意思 這則寓言說明仁、義、禮、智、信,本是禮教的最高準則,但有時卻受到極大的貶低。 2、疥瘡五德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事林廣記》。 3、成語故事 陳大卿患了疥瘡病,他的上司譏笑他。 陳大卿說:“您不要恥笑。這種病有五種美德能夠稱道,在所有的病癥之上?!?上司問他,說:“有哪五種美德呢?” 陳大卿說:“這話不好說?!?上司說:“不要緊,你就說說看?!?陳大卿說:“這種病不害到人臉上…- 601
- 0
-
「成語典故」皆獲元珠
1、皆獲元珠的意思 “皆獲元珠”這個典故告訴人們,那些自以為是、盲目樂觀,又不許別人批評的人是很難有所進步的。 2、皆獲元珠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叔苴子·外篇》:“昔人聞赤水中有元珠也,相與泳而探之。維時有探得螺者,有探得蚌者,有探得石卵與瓦礫者,各自喜為獲元珠也。象罔聞之,掩口失聲而笑。人攻象罔,象罔逃匿皇帝所,三年不敢出?!?3、成語故事 從前,人們聽說赤水中有大寶珠,于是便成群結伴地潛入…- 625
- 0
-
「成語典故」焦湖廟祝
1、焦湖廟祝的意思 “焦湖廟?!备嬖V人們,美滿幸福的生活是通過辛苦勞動創造出來的,好逸惡勞,坐享其成,只能是夢幻一場。 2、焦湖廟祝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搜神記》。 3、成語故事 焦湖廟里有一個玉枕頭,枕上有個小孔。當時,單父縣有個在此經商的人,名叫楊林,來到廟中祈福。廟中巫祝問他:“你愿意結成一樁美好的姻緣嗎?”楊林一聽,高興地說:“非常愿意!”于是巫祝讓楊林依枕而睡。 楊林恍恍惚惚進入夢中…- 635
- 0
-
「成語典故」見巧之狙
1、見巧之狙的意思 “見巧之狙”比喻買乖弄巧,往往事與愿違。 2、見巧之狙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莊子·徐無鬼》:“吳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眾狙見之,恂然棄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抓,見巧于王。王射之,敏給搏捷矢。王命相者趨射之,狙執死?!?3、成語故事 這段話意思是說: 吳王乘船在江上游覽,下船后登上到處是猴子的山上。成群的猴子看見了吳王,都慌忙地逃到深深的叢林中去了。 這時卻有一只猴…- 608
- 0
-
「成語典故」見利忘危
1、見利忘危的意思 “見利忘?!庇靡愿嬲]人們:見利忘危,則危在旦夕;反之,居安思危,則有備無患。 2、見利忘危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莊子·山木》: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3、成語故事 一天,莊周在雕陵栗園游玩,看見一只奇異的鵲鳥從南面飛過來。這只鵲鳥翼長七尺,目大徑寸,從莊周面前飛過,竟然觸到他的額頭,也不理會,最后落在栗樹林中。 莊…- 596
- 0
-
「成語典故」季子投師
1、季子投師的意思 “季子投師”諷刺了盲目推崇、幼稚可笑之人。 2、季子投師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權子·吾師》。 3、成語故事 商季子特別愛好道學,他帶著很多盤纏,游學四方,只要碰上戴黃帽子的道士,便會施禮求教。 一個狡詐的騙子為了謀取他的旅資,就騙他說:“我是一個得了真傳的道士,只要你跟著我云游,我就傳授給你?!庇谑羌咀颖阏嬲\地跟著騙子走了。騙子一直沒有找到下手的機會,而季子又不時催促他傳道…- 709
- 0
-
「成語典故」桓公見鬼
1、桓公見鬼的意思 “桓公見鬼”說明鬼不過是一種心理幻象,怕鬼只是自己的精神因素。 2、桓公見鬼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莊子·達生》。 3、成語故事 齊桓公在沼澤地里打獵,管仲為他駕車,可是卻遇見了鬼?;腹珦崦苤俚氖?,問道:“仲父見到什么了嗎?” 管仲回答說:“我什么也沒見到?!?桓公回宮以后,憂郁成疾,好多天都不上朝。齊國有個叫做皇子告敖的士人對桓公說:“是您自己傷害了自己,鬼哪能傷害您呢…- 719
- 0
-
「成語典故」華陽隱居
1、華陽隱居的意思 “華陽隱居”比喻超脫塵世,置身物外。 2、華陽隱居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梁書·陶弘景傳》。 3、成語故事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南朝人,字通明。曾幫助梁武帝蕭衍(公元464~549年)推翻齊朝,建立梁朝,參與朝廷機密大事,被人稱作“山中宰相”。 在齊朝時,陶弘景也很受朝廷器重,身任諸位王子的侍讀,舉足輕重。然而,他卻閉門讀書,不與他人交往。齊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 634
- 0
-
「成語典故」洪喬之誤
1、洪喬之誤的意思 “洪喬之誤”表示受人之托,不重信義。則不論托人傳遞書信、攜帶衣物、傳達口信、或郵寄物書信等,凡傳遞不到,半途遺失等,均以“洪喬之誤”稱之。 2、洪喬之誤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世說新語·任誕》。 3、成語故事 晉代有一個人名叫殷羨,別字洪喬,原任京官,有一次奉命到豫章做太守。當殷羨首程赴任時,京都中有很多親友都托殷羨帶書信到豫章,當時殷羨不好當面拒絕,但心里卻非常不情愿去為人…- 632
- 0
-
「成語典故」好大說者
1、好大說者的意思 “好大說者”用以諷刺那些靠吹牛皮、說大話過日子的人。 2、好大說者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艾子雜說》。 3、成語故事 公孫龍求見趙惠文王時,想以夸夸其談來打動他,便向文王滔滔不絕地講起大鵬展翅、連釣六鰲之類的故事。 文王聽了,譏諷地說道:“您說的海巨鰲,我從來沒有見過,還是讓我為您講講我們趙國的一個故事吧?!?“我們鎮陽地方,有兩個小孩,一個叫東里,另一個叫左伯。有一天,他們…- 552
- 0
-
「成語典故」掛牛頭賣馬肉
1、掛牛頭賣馬肉的意思 這個故事比喻用好東西作幌子來推銷劣等的貨色,亦指名實不符或言行不一。 2、掛牛頭賣馬肉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君使服之于內而禁之于外,猶懸牛頭于門而賣馬肉于內也。公何以不使內勿服,則外莫敢為也?!?3、成語故事 靈公喜歡宮內婦女女扮男裝,沒多久,整個齊國蔚然成風,所有的婦女,不論老少,都穿上了男裝。靈公遂派官吏禁止,說:“如果再有女扮男裝的,給我撕…- 755
- 0
-
「成語典故」故相遠派
1、故相遠派的意思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攀龍附鳳,趨炎附勢,是一種非常庸俗的行為。 2、故相遠派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拊掌錄》。 3、成語故事 有一位前宰相的遠房同姓,在蘇州游玩時在墻壁上寫道:“大丞相再從侄某某曾在這里游玩?!庇幸粋€讀書人叫李璋,本來就喜歡幽默詼諧,看到這種情況,于是便在旁邊寫道:“混元皇帝的三十七代孫李璋接著到了這里?!?- 552
- 0
-
「成語典故」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1、姑妄言之,姑妄聽之的意思 “姑妄言之,姑妄聽之”比喻說的人姑且隨便說說,聽的人也就姑且隨便聽聽。表示雙方都不必太認真。 2、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宋代葉夢得《避暑錄話》:“蘇軾在黃州、廣東時,常要客人講鬼的故事,人家說沒有鬼,他就說:姑妄言之,姑妄聽之?!?3、成語故事 宋朝的大文學家蘇軾(蘇東坡)由于反對王安石變法,得罪了皇帝,被貶到黃州做團練副使,實際上處于被監管的地位…- 691
- 0
-
「成語典故」符艾相爭
1、符艾相爭的意思 “符艾相爭”用以諷刺那些不學無術,只知道整天鉆營謀利,鬧個人糾紛的庸人。 2、符艾相爭典故出自于哪里 此典出自《東坡志林》。 3、成語故事 桃符仰起臉,大罵艾人:“你這個草人,算什么東西,膽敢高踞在我的頭上!”艾人不甘示弱,回答道:“時已入夏,你已經半截入土,活不了幾天,還爭什么高低呢?” 桃符怒不可遏,又反唇相譏。他們互不服氣,罵不絕口。 門神勸解說:“我們這些人因為沒有什么…- 563
- 0
幸運之星正在降臨...
點擊領取今天的簽到獎勵!
恭喜!您今天獲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積分
我的優惠劵
-
¥優惠劵使用時效:無法使用使用時效:
之前
使用時效:永久有效優惠劵ID:×
沒有優惠劵可用!